11月25日,23高职关务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苏韵探秘·连博文物研学”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探访与研学交流,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珍贵文物,深入了解连云港及江苏地区的深厚历史文化,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活动当天,连云港博物馆内人头攒动,学生们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文化的向往,纷纷涌入展厅。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小粉炉”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以其温润如玉的质地和精致的工艺,赢得了学生们的阵阵赞叹。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清中期掐丝珐琅鎏金太平有象熏炉,以其华丽的装饰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样吸引了众多目光。然而,最令学生们感到亲切的,莫过于连云港博物馆精选的本土文物。
连云港博物馆作为此次活动的核心展示区,展出了包括世界上文字最多的简牍“西汉东海郡吏员簿”在内的多件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连云港在汉代作为东海郡治所的重要历史地位,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的繁荣景象。学生们在参观过程中,纷纷驻足细赏,用心聆听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深刻感受到了连云港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生尤亭筱感慨道:“当我看到‘西汉东海郡吏员簿’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两千多年前的文字记录。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让我对连云港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赵想则分享道:“在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空间中,我仿佛乘坐着虚拟的游船,穿越了时空,亲眼见证了运河的壮丽景色。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对运河的历史文化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除了实体文物的展示,此次研学活动还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为学生们带来了沉浸式观赏体验。学生们在参观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VR技术近距离观赏文物,还可以通过互动游戏和问答环节,深入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在研学活动中,学生们还积极参与了文物探索之旅和连云港本土文物知识竞赛。他们通过实地探访和互动游戏,加深了对文物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在知识竞赛环节,学生们争相回答关于连云港市博物馆展出的本土文物及汉代连云港历史地位的问题,展现出了良好的历史文化素养和竞争意识。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此次研学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他们不仅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还对连云港本土文化有了更深厚的感情和自豪感。朱雨涵说道:“这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连云港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为自己能够生长在这片土地上而感到自豪。”吴欣羽则表示:“我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历史文化素养,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苏韵探秘·连博文物研学”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进一步推动了连云港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未来,经贸服务系将继续举办类似活动,为更多学子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