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贸“微书评”第七期


1、推荐书名《命运》
投稿人:吴振卓(21高职汽修)

99岁的阿太讲述了自己的一生,因为对她来说,这世间的道理,只有故事才能讲得清楚,阿太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让死亡这件事变得没有那么凝重,变得轻松有趣。
好几次读到落泪!看到阿太出嫁那天,母亲却跳向大海...看到妹妹甘愿为姐姐阿太结婚生子,将自己的孩子送给阿太...看到阿太将期盼已久的与杨万流团圆机会给了妹妹...看到杨万流那句“吾妻来,吾妻来”,看到西来病亡,北来跳进大海,心都快被揉碎了!这本书赚足了我的眼泪!
故事中的他们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关于命运,他们看透了!在他们眼里,再烂的活法,也是活法。再烂的活法,日子也会过去的.....他们说:“这世界蕞容易的活法,就是为别人而活。而如果那人恰好是为你活,那日子过起来就和地瓜一样甜。”“只要我们活着,命运就得继续,它是赢不了我们的,我们的命运终究会由我们自己生下。我们终究是白己命运的母辛”“有的人把一块地当作一个世界,有的人把一个世界当作一块地,哪有什么对错。”“想结果的花,都早早地低头。”
阿太一生与命运缠斗,逆着命运而上,驮起人生的日落,活成了自己命运的主人。在阿太的眼里,你若软弱,命运就肆无忌惮;你若勇敢,命运便温柔和煦。命运终究输给了阿太。
她终究打破了魔咒:命中无子,却有三个视她为亲娘的养子女;命里无人送终,葬礼却人声鼎沸。她用近百年的坎坷人生告诉我们,命运的幸与不幸,因果都在自己。阿太的诙谐幽默,大抵是放下执念,活得释然通透罢了。
2、推荐书名:《物种起源》
投稿人:刘姿(23高职关务)

《物种起源》是由英国著名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所著的一本开创性著作,首次出版于1859年1。该书详细阐述了物种如何通过自然选择和适应性变异逐渐演化的过程。达尔文的理论对生物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后续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书中的核心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提出,随着地质变化和环境的影响,物种会为了获取生存资源而斗争,通过无限繁殖、遗传和变异,最终形成不同的物种。他强调,自然选择的力量远大于人工选择。
对于读者来说,《物种起源》既是一本充满挑战的书,也是一本开启认知新世界的书。它挑战了传统的认知极限,帮助读者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真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不断探索和深入理解。
《物种起源》不仅是一本重要的科学著作,更是一本启迪智慧的哲学之书。它鼓励我们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世界,克服想象的束缚,追求真理。对于对生物学、自然科学或哲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宝贵的阅读选择。
《物种起源》不仅提供了对生命演化的深刻见解,还启发了我们对自然和世界的理解方式。它不仅是一本科学经典,更是一本具有普遍价值的思想巨著。
3、推荐书名《被讨厌的勇气》
投稿人:吴彦钊(21高职数控)

读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给了我们五种勇气,让我们不再害怕被讨厌,帮我们获得自信和自由。
第一种接受过去的勇气,被在意的人伤害我们会痛苦会愤怒,我们认为感到痛苦是因为被人伤害我们觉得痛苦是由于过去这个原因导致的而过去不可改变,所以我们认定痛苦不可避免,只要具备从过去摆脱出来的勇气就能具备了获得幸福的勇气。
第二种接受自己的勇气书里说,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来自我们害怕被人讨厌,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可以任意改变自己的主观解释,因为我们都只活在主观世界中。
第三种接纳别人的勇气,只要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我们势必就会去比较势必就会产生自卑感,不再主张胜负也不再执着自己是对的,就不会再有或许会输的恐惧心理,我们变得能够真心祝福他人,这个世界成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
第四种被人讨厌的勇气,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如果我们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就把自由交给了别人,我们为什么会如此在意别人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会课题分离什么是课题?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这谁承担这件事,就是谁的课题,比如面对你的伙伴,信任他,是你的课题,如何对待你的信任,是他的课题,面对你的伴侣真诚,他是你的课题,如何回应你的真心,则是他的课题,遇到任何抉择都可以先问问自己,这是谁的课题,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这也是走向幸福的第一步。
第五种贡献自己的勇气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相对的幸福之源也在于人际关系。当我们视他人为伙伴,我们就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我们能做出自己的贡献,就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而人只有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时才可以获得勇气。当这五种勇气聚集在一起时,就会变成一种甘于平凡的勇气就能获得活在当下的力量。
最后分享书里的一句话,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急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4、推荐书名《追风筝的人》
投稿人:杜明树(22高职物联网班)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自2003年出版以来,迅速风靡全球,成为一部备受推崇的现代经典。
小说以阿富汗的政治动荡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与仆人哈桑之间复杂的友情。故事围绕着一个风筝比赛展开,阿米尔为了赢得比赛,让哈桑去追那只象征着荣誉的风筝。然而,哈桑在追风筝的过程中遭遇不幸,这成为阿米尔心中永远的痛,也是他一生的救赎之旅的起点。
《追风筝的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灵魂。阿米尔的内疚、自责和寻求救赎的心路历程,让人深感共鸣。而哈桑的忠诚、勇敢和无私,则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小说以风筝为象征,探讨了友谊、背叛、赎罪和自我救赎等主题,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脆弱。
胡赛尼的叙述风格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将阿富汗的风土人情和历史背景巧妙地融入故事之中。小说不仅展现了阿富汗人民的苦难与坚韧,也反映了人性的弱点与光辉。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追风筝的人》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悲剧与希望的世界。
总的来说,《追风筝的人》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它不仅讲述了一段跨越种族、阶级和宗教的友谊,更是一部关于人性、道德和救赎的深刻反思。这部作品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阿富汗的悲惨历史,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救赎的力量。
5、推荐书名《蛙》
撰稿人:高文慧

《蛙》,作者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本书是莫言写的一篇长篇小说,采用了现实主义与魔幻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方式,所以读起来通俗易懂,又让读者体会到神幻的感受。《蛙》让我们了解那段历史,也让我们在那段历史中进步。
翻开小说的第一页,是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上发言的致辞,第二页则是由莫言本人作的一段词,表达了自己的一种心境的体验。小说《蛙》中的主人翁姑姑,是高密的一名普通的妇产科医生,她每天奔波于高密的土地上,在小说中除了姑姑之外,还有一群性格鲜明的人,在他们的世界中,有争吵,有和解,有抗争,有妥协,正是这么一群人让计划生育那段历史变得鲜明,计划生育这个国家政策让人们的人性与政策变得那么冲突,一面要考虑到人类的人性与情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小说是以人们日常的生活为主要的叙述话题,也是由时间这条线来平铺直叙,由远到近,文中也介绍了一些人物的'命运,有的创业成了大资产家,有的事业有成,而姑姑也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大家都从计划生育那段岁月走到现在,往回一看,原来生命是如此的珍贵。
“蛙”与“娃”同音。莫言不仅仅是想通过《蛙》来反应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路程,更想表达的是对生命和繁殖的崇敬和膜拜。生命是一个很空泛的概念,却总是这样,周而复始,一代一代延续下去。从哪里来,又到那里去,那些匆匆的年轻人不明白,缓缓的老人也不知道。
总之可以回味的地方很多,好的作品就是这样,越想,越觉得,好棒。